2014年4月8日 星期二

留不住的味道

        澳門素來是一個美食天堂,當中以街頭小吃及小型餐館猶為聞名。但隨著近年經濟急促發展,有些老鋪因為負擔不起昂貴的租金而消失於時代的巨輪中,有些老鋪則為了滿足川流不息的食客而放棄了本身的味道。

其中一家位於澳門水坑尾的老牌葡式餐室,自得到媒體報導致食客數目大增後,食物水準與服務態度便一去不返。該老牌葡式餐室,至今已開業近百年,聽說更是第一間由華人經營的葡式餐廳,一直以家庭型式經營,現在已傳至第三代。該餐室以往以平民化的價錢及美味的葡式食物吸引到大批本地居民前往開餐,後來經過媒體的廣泛報導後,成功開拓了外地遊客這一條客源。遺憾的是,為滿足源源不絕的食客,該餐室已留不住昔日的味道與服務態度。

某天晚上,相隔數年後我再走進這間老牌葡式餐室用餐。由於才剛踏正六時,餐室內食客不多,馬上獲侍應安排了座位。甫一坐下,該侍應就彷彿踢波時後衛要緊緊盯實對手前鋒般,拿著筆站在旁邊作好落單的準備,暗示食客儘快落單。最後我倆點了一個薯蓉青菜湯、一份牛扒及一份豬扒包。不知道是所有食物早以被準備好,還是廚房效率極高,不用五分鐘,以上食物便已經一件不漏地被送到我們的餐桌上。先嚐一啖薯蓉青菜湯,發覺湯內的薯蓉不是薯蓉,而是薯粒;湯中的西洋菜是苦的,湯亦是涼的;再打算叫侍應拿橄欖油來調調味,她卻親自操刀,快速地把橄欖油從大罐中倒進湯裡。再吃一口牛扒,落單時侍應也懶得問要幾成熟,本身已沒有什麼期望,放進口後已知道牛扒是用化學品處理過的,全無牛肉的味道。再嗜一口豬扒包,豬扒是涼的,似乎街上任何一間茶餐廳的質素都比它好。最後再試一條伴碟的薯條,一吃便知道是用微波爐翻叮的,便沒有再吃下去的意慾。

儘管餐室的牆上貼著一張張傳媒推荐的宣傳剪報,但昔日讓人回味的食物質素,現在已蕩然無存。在澳門,類似的例子並不少,很多餐廳在成名後,追求的不再是食物的味道與服務態度,很難再吸引顧客再回來幫襯。相信很多遊客也有試過拿著旅遊書或報紙剪報,滿心期待地到某間獲推介的餐廳用餐,卻有貨不對辦的感覺。自己心裡本身有一張餐館的“死亡清單”,意即自己不會再幫襯清單上的餐廳,現在該清單上又要多加上一個名字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