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9日 星期五

海立方的原貌?



澳博在2005年曾表示,
計劃於新口岸外港碼頭現址對開,
興建一座集酒店、商住、購物和娛樂等元素,
名為OCEANUS的大型綜合中心,
當時預計於2009年落成。

根據資料顯示(見下方網址),
項目由法國著名建築師Paul Andreu設計,
建築物面寬達452米,
兩座樓的高度分別達135米及185米,
建成後將大大改變了該區的城市景貌。

不知甚麼原因,項目最終沒有落成,
部份地段現在變成了由舊八佰伴改建、
英文名字同為OCEANUS的海立方。

說回2005年,
當時還未有對日後澳門城市規劃影響深遠、
限制了東望洋燈塔周邊建築物高度的
「第 83/2008 號行政長官批示」,
更沒有城規會等相對公開透明的諮詢組織。

我不能判斷項目未能落成,
對澳門經濟、旅遊等方面有否影響,
但從城市規劃角度來看,
這似乎是正面的結果。


2016年8月9日 星期二

非所有澳門警察都是「司警」

左圖為司法警察局局徽,右圖為治安警察局局徽
左圖為司法警察局局徽,右圖為治安警察局局徽
澳門日前發生了一宗旅遊巴撞入中醫診所的嚴重車禍,部分香港傳媒如無綫、商業電台等亦有報導這宗意外,並指「司警」已接手調查事故原因等等。
只要是稍為熟悉澳門政府架構的人士,都會知道香港人又一次把「司警」錯誤作為了澳門警察的統稱,因為以往很多香港新聞報導,甚至港產電影,都誤以為凡是澳門的警察,都是「司警」。
其實,澳門的警察分兩種,一種是俗稱司警的「司法警察」,另一種則是俗稱治安警的「治安警察」。
顧名思義,司警由「司法警察局」局長領導,治安警則由「治安警察局」局長領導。而這兩個局級部門,則由「警察總局」統一協調及指揮,而「警察總局」,則是「保安司」轄下的部門。因此,雙方在職能上是兩個互不隸屬的部門,但接受同一個上司監督。
那兩種警察有甚麼分別呢?簡單一點來說,市民遊客日常在街上見到穿著藍色制服或交通警制服的軍裝警察,全都是「治安警察」,他們負責日常街道巡邏、指揮交通或處理交通事故、出入境管理、應付大型或突發事件如遊行及慶典等。
而「司法警察」,一般都穿著便衣執勤,主要工作包括調查性質嚴重如謀殺、傷人、有組織犯罪、犯毒等刑事案件,形式有點像香港的CID。司警也需承擔司法行政輔助機構的職責,協助法官或檢察官,並按照他們的請求進行偵查工作。此外,司警亦負責反恐等工作,並下設國際刑警組織澳門支局。
由此可見,司警與治安警是兩種承擔著不同職責的警察,香港的傳媒及電影工作者,乃至部分澳門人,勿再把兩者混淆,甚至把明明穿著治安警制服的軍裝警察,都叫成「司警」了。
穿上藍色制服的治安警
穿上藍色制服的治安警

2016年8月3日 星期三

反思「妮妲」- 是時候檢討熱帶氣旋警告「標準」?

妮妲
颱風「妮妲」襲澳期間,氣象局只掛起三號風球而引起爭議,局長馮瑞權更需要召開記者會解釋因由。經過一日的沉澱,在此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馮瑞權強調「科學」決策,但一般市民並不會有專業的氣象知識,只能夠搬出最易理解、亦是最「科學」的監測站風速數據,而單從數字上來看,「妮妲」的確有一部分數據已乎合掛八號風球。馮局則解畫說市民看到的是每10分鐘的平均風速數據,而非取決是否懸掛八號風球的每小時風速數據,加上「妮妲」亦未符合懸掛八號風球的普遍性和持續性,故未達八號風球的「標準」。
如局長所言,「科學」的確是做決策時的最好根據,相信這點沒有爭議,但印象中,「妮妲」並非首次因民間認為風勢達八號風球,局方卻沒掛而引起爭議的熱帶氣旋。以往氣象局亦曾多次以「未達標準」,作為未有掛八號波的解釋。
是時候檢討「標準」?
「標準」其實就是多次出現爭議的關鍵,「標準」跟「科學」不一樣,「標準」是由人制定,是可以因應實際情況作改變。現時本澳掛風球的標準已沿用了多年,過往澳門人口沒那麼多,跨海大橋沒那麼多,車輛、特別是電單車沒那麼多,街上的招牌與廣告牌沒那麼多,究竟當年適用的標準,到現在是否仍能有效保障市民安全?
參考過往熱帶氣旋襲澳時的監測站數據,基於地理位置,西環大橋及友誼大橋的監測站風速,必定比其他位置高,甚至已達懸掛下一級風球的水平,「妮妲」亦不例外,使大橋上的駕駛者險象環生。但氣象局以普遍性和持續性未達標準為由,沒有改掛八號風球。
究竟要幾普遍、要幾持續才算達標?局長沒有說明,似乎是由局長一人判斷,這是「標準」需要檢討的方面。香港對於普遍性有明確的說明:只要八個涵蓋全香港測風站中四個或以上錄得或預料錄得的持續風速達到風速限值,且風勢可能持續時,就會發出三號或八號信號。澳門可否效法香港,制定只要過半數,甚至基於安全理由只要兩條大橋監測站風速數據達標,就可掛八號風球?
此外,由於澳門的風球信號是參考香港的同類系統,故兩者對於信號定義是十分相似,如三號信號同為風速達每小時41至62公里,八號信號同為風速達每小時63至117公里等,但兩地的地理環境、城市發展等情況其實存在不同,究竟澳門是否有需要調整信號在風速方面的定義,亦值得作探討。
法例可修,為何標準不可?
法例(如《土地法》)再不能滿足現時的社會形勢都可進行修法,氣象局過往曾使用的「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信號亦已統一為「暴雨警告信號」,已沿用多年的熱帶氣旋警告標準,為何不可作檢討及修改?

2016年7月1日 星期五

進退失據的司長

譚俊榮  (圖片: 論盡媒體)
「醫療光輝五年」、「傳染病大樓」、「愛都酒店」、「世界一流大學」、「武林群英會」等等,以上統統都是澳門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上任一年半以來所提出的構想。
一年半過去了,未知是因為有人提點切忌功高蓋主,還是碰釘太多,譚俊榮上任時的氣焰、高調和自信,已經一去不返,再也聽不到「做不到就下台」、「醫療建設最光輝五年」等承諾。
醫療服務是社文司的主打範疇,這方面自譚俊榮上任後,誠然是有改善。急診、專科門診等候時間確是短了,亦推出了相關的手機應用程式,讓市民能更妥善安排時間就診,更打出「一間醫院當兩間用」的口號。但以上的「政績」,距離「醫療光輝五年」還遠遠不夠,而且「政績」的背後,前線醫護人員的怨氣與壓力,亦同樣直線上升。
離島醫院竣工無期
「醫療光輝五年」的重中之重,無疑是市民冀望多年的離島醫院。譚司在上任初期曾揚言「2019一定得」,但數月後已改口風要問工務部門,再到日前真正掌管工務範疇的羅立文司長一句「2019一定唔得」,甚至是竣工無期,已經足夠送譚俊榮落台。
當官切忌越權,社文司從不負責起樓,不理解當中涉及的利益瓜葛,又憑甚麼說「2019一定得」?那麼大的口氣,如果我是羅立文,明明2019真係得,都幫你做到唔得,反正羅司長都無意連任。譚司就當買個教訓吧!
另一單跟醫療有關的項目,必然是「傳染病大樓」。
興建傳染病大樓當然沒有問題,但選址惹起的爭議才是大問題。有爭議本來不一定是危機,如能在爭議聲中辨出真理,反而能轉危為機。但一直走錯方向的公關手段,例如說世衛都支持建傳染病大樓,在電視台播出醫護人員都想要傳染病大樓廣告等手段來回應反對聲音,令人無言!現在根本無人反對建傳染病大樓,反對的只是大樓選址。用低劣的手法混淆焦點,未免過於低莊。
提醒大家,在離島醫院無落成日期無預算數目,以及傳染病大樓爭議的背後,還有病人病歷隨街散落的經歷。「醫療光輝五年」?危矣!
離島醫院竣工無期   (圖片:論盡媒體)
旅遊保育處處碰壁
除醫療服務外,旅遊發展與文化保育亦是社文司的核心業務,但偏偏諸事不順。半年以來世遺景點媽閣廟及聖奧斯定堂先後經歷失火及倒塌,而極具歷史價值的路環荔枝碗船廠亦於早前發生塌陷,歷史文物認真危危乎!
媽閣聖奧斯定堂荔枝碗船廠的損毀還可說是意外,但人為保育工作亦未見得有說服力。社文司屬下文化局對漁人碼頭的限高意見由原來60米調整為90米,死死氣地向商界下跪,可能變相成為遮擋松山燈塔的幫兇。
為推動旅遊業發展,譚俊榮最近頻提將舉辦「武林群英會」,但諷刺的是當年轟動一時的「吳陳比武」場地新花園泳池,極有可能於文化局主導的愛都酒店重建項目中被拆卸,改建成室內泳池,而愛都酒店立面及壁畫的去留,亦有很大爭議。
媽閣廟於年初遭火噬   (圖片: 澳門日報)
教育工作不進則退
教育方面,在中央大力幫助下,澳門大學已搬到橫琴辦學,譚司亦順勢推出把澳大打造成「世界一流大學」的口號。但口號背後的真相,是澳大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及《QS亞洲大學排名》等排名中,都不升反跌。
澳大在學術上沒有突破,吸引市民眼球的,反而是女學生被系主任性騷擾、學生畢業禮上舉牌被抬走、宿舍火警後學生與傳媒衝突等花邊新聞…
大專教育以外,教育暨青年局亦醜態百出。有多間學校被傳媒踢爆將融合教育資助「分豬肉」,有的涉校長自肥、有的涉拿公帑當飯局錢,結果要向政府回水,凸顯教青局的監管不力。除此之外,還有「停課演習」的經典事件,玩殘了萬千家長學生。
進退失據的司長
我從來沒有質疑譚俊榮的決心與魄力,但在澳門這利益關係千絲萬縷的地方當官,即使貴為司長,並不是自己說了算,還要天時地利人和等多方面配合。今天的譚俊榮,卻掉進弄巧反拙的深淵,似乎有點進退失據了。

2016年6月28日 星期二

退出國際賽的不應是美斯,而是鶴臣及大半隊英格蘭

england
英格蘭止步16強 (衛報圖片)
「恥辱出局!」英國的媒體打出這樣的標題,因為英格蘭又再一次於國際賽出局了。作為英格蘭球迷,每兩年失望一次是指定動作,今年的歐國杯同樣不例外,16強階段便提早打道回府。
過往對英格蘭的失望,可分為樂觀與悲觀。例如四年前的歐國杯,英格蘭於小組賽力壓法國、剋星瑞典及東道主鳥克蘭首名出線,惜八強被最後的亞軍意大利以十二碼方式淘汰,那年的英格蘭表現並非太差,90分鐘內沒有輸波,只是欠缺一點運氣,那種是樂觀的失望。到了兩年前世界杯,被抽中與烏拉圭、意大利及哥斯達黎加同組,心想起碼都差不過哥斯達黎加,跟烏拉圭和意大利爭兩個出線名額吧!結果是…敬陪末席,那種是悲觀的失望。
到了今屆歐國杯,外圍賽全勝,小組又看似抽得一支好籤,心想首名出線避開下線沒問題吧!結果無厘頭地打和俄羅斯與斯洛伐克,只能險勝巴利領軍的威爾斯。唯有降低標準,安慰自己次名出線都是出線,反正對冰島問題應不大,八強就算被東道主法國淘汰都算有所交待。但結果…今次已搞不清算是哪種失望。
領隊鶴臣無疑是英格蘭出局的最大罪人,由選23人到選11人正選,再由選11人正選到戰術佈置,再從戰術佈置到臨場指揮,都搞不懂鶴臣在他媽的幹甚麼。
戰術就是沒有戰術
鶴臣有真禾特不用,偏偏帶上傷多過踢的韋舒亞,這一點已經講到口臭,不用重複。正賽前的熱身賽一直使用4-4-2鑽石陣,但到了正賽卻突然踢回4-3-3,問題是陣中只選了史達寧一位真正翼鋒,究竟如何踢4-3-3?要踢4-3-3,為何不選唐辛甚至禾確特?起碼唔踢得都跑得。歸根究底,鶴臣的英格蘭根本連最佳陣式都未找到,更遑論談戰術?場上11名球員各自各在踢球,根本搞不清球隊戰術究竟是控球?主打邊路?還是主攻中路?看畢英格蘭四場比賽,所有人對英軍的戰術都是一頭霧水,因為鶴臣所挑選的23人陣容,根本都不適合以上任何一種戰術。
以英格蘭的實力,最適合就是踢簡單直接的防反戰術,但鶴臣卻不會用華迪這位防反高手,偏偏想學西班牙、德國等強隊踢控球戰術,想透過控制比賽取得最後勝利。但試問英軍陣中的球員,有哪位有控球的戰術意識?在只有半桶水的情況下,的確每場比賽的控球率都高於對手,球賽是控制了,但都是無謂的傳送,欠缺致命的一傳,情況就像雲高爾執教的曼聯。鶴臣為何不肯放下身段,仿傚一些實力相對較弱的球隊如威爾斯、冰島或北愛爾蘭般踢防反?看強如四屆世界冠軍意大利,都知自身實力不足,故由防守做起,靜待機會突襲對手防線,現在已昂首晉級八強了。
臨場指揮好比小學生
除了戰術佈置,鶴臣的臨場指揮比小學生還要差,隨便都舉到幾個例子:第一場對俄羅斯,無故換走主宰中場的朗尼而換上契仔韋舒亞固然令人不解,還有讓狀態低沉的卡尼踢足90分鐘,華迪則坐在後備席上做觀眾。
到了昨晚對冰島的比賽,踢中鋒的卡尼表現仍是毫無亮點,卻同樣打足全場,鶴臣為何不在70分鐘左右放手一搏,改以華迪踢中鋒,換走卡尼換入拉舒福特踢邊路?看拉舒福特於85分鐘落場後已有兩、三次於左路突破,此子有膽識有速度,如果鶴臣肯果斷早些換入拉舒福特,雖不至於必能反敗為勝,但起碼讓人見到有想改變求勝的勇氣。反之,坐在場邊的鶴臣卻從來沒有半點激情,永遠只懂皺著眉頭咬手指,難以相信他是24位領隊中薪酬最高的一個。
englandhudgson
Hodgson (衛報圖片)
球員表現同樣慘不忍睹鶴臣是錯,但球員同樣要負責任。今屆英軍四場賽事共失四球,其中三球門將祖夏特都有條件做得更好,曼城1號在穿上英軍球衣時總給人慌失失的感覺。另外如史達寧、韋舒亞等球員,沒期待就根本沒有失望。至於賽前被追捧的阿里,同樣沒有交出球會時的表現。而最令人失望的莫過於卡尼,貴為英超神射手,四場比賽表現同樣患得患失,幾乎沒有一腳像樣的射門,入球更加欠奉。而英軍9號處理死球的技巧,更是淪為笑柄。雖然卡尼只是執行鶴臣令人費解的任務,但作為一個國腳級職業足球員竟直接將自由球斬出底線,絕對是不能接受。除了上述球員,整隊英格蘭均踢得患得患失畏首畏尾,沒有球員能令人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當今最強的美斯和幾位阿根廷隊友在昨日同時宣佈退出國家隊,告別國際賽場,主要原因是連續三次於大賽決賽失利,心力交瘁。但看過英格蘭的表現後,退出國際賽的絕對不應是美斯,而應是鶴臣及大半隊英格蘭球員。如今鶴臣已知衰辭職,但英格蘭國內並無任何能孭飛的土炮領隊,看來再一次聘用外藉領隊會是較佳的選擇。但現時又有哪個有名氣的領隊空閒著?嗯.. 我只想到剛離開PSG的白蘭斯…

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夢劇場易帥 — 淺談雲高爾的離去與摩連奴的駕臨

GOODBYE

被傳媒解僱了半年後,雲高爾終正式被曼聯解約,非常大可能由他的徒弟摩連奴接任。一代名帥雖然在三日前為曼聯拿下了後費格遜年代的第一個冠軍(足總盃),但對於曼聯這樣的豪門,這顯然不夠好,失掉來年歐聯的資格,雲高爾落台並不冤枉。
雲高爾被提前解約的原因,相信各球迷心中有數,無需在這裡多談,反而想講講雲高爾為曼聯帶來了甚麼。雲高爾素來不是一個即食型領隊,相反他強項在於打造一支可長遠發展的球隊。平心而論,正如他被解約後於聲明所講,其實他已為曼聯打下了一個穩健的基礎,可以為曼聯帶來更多的成功。( I believe that the foundations are firmly in place to enable the club to move forward and achieve even greater success.)
雲高爾已為曼聯打下根基
曼聯陣容的前中後三線,其實年齡及實力配置頗為合理,季初成功用招數留下當打的迪基亞,以及購入並重用前途無可限量的馬迪爾,是雲高爾為曼聯長遠發展的最大功績。此外,頂住外界壓力給予史摩寧機會而不是賣掉他,更是替曼聯找到了未來五年的後防領袖(雖然這刻史摩寧還未真正夠火喉)。另外,成功說服到朗尼改踢中場,這點是費格遜都做不到的。朗尼的實力的確不及以前,但他的打不死精神及閱讀球賽能力,還有領袖氣質,仍是這支曼聯不可或缺的寶貴資產。以上四人,將會是球隊未來龍門及前中後三線的關鍵人物。
另外,雲高爾購入的梳爾、舒尼達連、以及由他一手提拔的拉舒福特、甚至文沙等,在未來如無意外都會是球隊的主力,摩連奴其實無需大量購入新球員,只需在個別位置上進行他擅長的即食型修補(如多買一個當打中堅、翼鋒及中鋒),球隊將是非常有競爭力的。
走馬上任的摩連奴雖然還未有官方宣佈,但「 特別的一個」入主曼聯已無懸念。跟他的師父雲高爾相反,摩連奴是一個即食型領隊,配合雲高爾打下的根基和以他自身的即食能力,曼聯要在來季立刻重返前四相信問題不大。
相信摩連奴會以他在車路士取得成功的4-5-1陣式為曼聯的主軸,迪基亞就是曼聯的施治(或高圖爾斯),史摩寧(或新購入的中堅)會是泰利式的後防核心,舒尼達連和朗尼會擔當馬迪和林伯特在車路士的角色,馬迪爾會跟夏薩特一樣於左路活動,迪亞高哥斯達的位置預計會由新簽入的中鋒(伊巴謙莫域?)擔任,拉舒福特如無意外會是這位置的第一後備人選。至於車路士時的另一核心法比加斯,未知摩連奴會否讓馬達或靴里拉一試?還是於轉會市場上另覓人選。
說到轉會市場,在來季缺席歐聯的情況下,摩連奴會是吸引大牌球員加盟的關鍵,這一點摩帥無疑比雲高爾、傑斯等人優勝。
很多人會關心馬達在曼聯的未來,大多數意見認為他會馬上被摩連奴賣走,我反而有相反的睇法。世上無永遠的敵人,馬達在曼聯球迷心中有著一定的地位,且他自加盟以來表現尚算對辦,相信新入主的摩連奴為討好球迷,不會馬上賣掉馬達。但肯定的是馬達的出場次數及地位會有所改變,摩連奴會給馬達適量的機會,如他發揮得好可以留低,相反摩連奴亦有藉口在一年後把他送走。
至於個別球員,如加盟只有一年的舒韋恩史迪加及迪比、傷多過踢的鐘斯、甚至表現未算突出的洛祖、達米安及費蘭尼等,可能會遭到清洗。
大局已定 重新掘起或繼續沉淪?無論如何,雲高爾已提早完成他執教曼聯的任務,而大多數曼聯球迷對此決定亦大表贊同。但雲高爾絕非曼聯的仇人或罪人,他對球隊也有一定貢獻,只怪他的執教哲學已不適合這個年代的急功近利式足球。
至於摩連奴,我認為他在這時候接手曼聯是幸運的。正如前文所講,摩連奴是即食型領隊,現在他已能夠即食雲高爾種下的果,可謂是執教曼聯的最佳時機。如摩連奴能在曼聯取得成功,請大家不要忘記負責播種的那個。
自費格遜退休後,曼聯即將出現第三個領隊,摩連奴可說是曼聯翻身的最後機會。如未來兩三年曼聯都未能重新掘起,恐怕一代皇朝,就會正式落幕。

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既生刺,何生城

hi-res-b3c1468fa6f47171b7f186cbc0e0a44d_crop_north
(網上圖片)
2016年5月2日(香港時間5月3日),是李斯特城的大日子,
在熱刺未能擊敗車路士後,「狐狸」歷史性奪得英超冠軍,
更是該隊成立132年以來的首個頂級聯賽冠軍。
李斯特城成為第六支奪得英超的球隊,
可謂在歷史寫下了新的一頁。
但其實同樣有一支球隊,亦差點創造歷史,
就是今季演出同樣可圈可點的熱刺。
如果季前有人預言,某隊球隊會在第36周鎖定英超冠軍,
而同時熱刺會排在阿仙奴、曼城、曼聯、車路士、利勿浦、愛華頓等球隊之上,
相信所有熱刺球迷都會認為,今年終於是球隊首奪英超的時候。
但,偏偏今年殺出了一隊李斯特城…
其實熱刺今季的成績,亦值得我們給個讚,
截至5月3日,踢了36場賽事的熱刺是英超得失球差最佳的球隊,為正39球,
比起李斯得城的30球還要多出9球。
具體的成績是攻入67球,
僅比擁有阿古路、施華、迪布尼等世界頂級進攻球員的曼城少一球,
而球隊的防守力更是全英超最強,36場僅失28球,
比第二的曼聯少失3球。
由此可見,其實熱刺的攻擊與防守能力,都比李斯特城要強。
能有如此出色的成績,攻守主力球員如卡尼、艾歷臣、洛里斯及艾達韋列特等,
絕對居功至偉。
而新掘起的新星如戴亞、阿里等,
表現同樣可人,予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倆人更已成為國家隊的常客,大有機會為國出戰今夏的歐洲國家杯。
當然,領隊普捷天奴才是這支熱刺的最大功臣,
他大膽起用多名年輕小將,以及尊重英格蘭文化,
可說是熱刺成功的關鍵,更直接提升了英格蘭國家隊的實力。
正如普捷天奴所說:「我們是一支英格蘭球會,對我來說,從球員與球會文化中取得平衡是很重要的。我們正住在英格蘭。英格蘭的文化是很重要的,你不能在一支英格蘭球會中用阿根廷的文化,又或者法國、意大利等等。對於外籍球員來說,來到這裡融入英格蘭的文化是很重要的,而不是相反的方式。」
普帥這種態度,絕對是其他幾大豪門應該要學習的。
熱刺今季發揮絕對是該隊自英超成立以來最具說服力的一季,
成功力壓一眾豪門勁旅,奪得一個直入歐冠分組賽的資格,已值得我們鼓掌!
但不幸遇上了一隊百年難得一遇的李斯特城,錯過了最佳的奪冠時機,
只好慨嘆「既生刺,何生城」。